修身篇第二

【見善,修然必以自存也;見不善,愀然必以自省也。善在身,介然必以自好也;不善在身,菑然必以自惡也。故非我而當者,吾師也;是我而當者,吾友也;諂諛我者,吾賊也。故君子隆師而親友,以致惡其賊。好善無厭,受諫而能誡,雖欲無進,得乎哉!小人反是: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;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;心如虎狼,行如禽獸,而又惡人之賊己也。諂諛者親,諫爭者疏,修正為笑,至忠為賊,雖欲無滅亡,得乎哉! 】

我譯本

見到善行,必然要習為己用;見到不義,必定要警覺而作自我反省。自己有善德,當然要好好保持;當有所不足,剖析(菑,廣東音讀孳,國語讀zì,剖析)時當然會覺自卑、厭惡。所以,會因我的不是而當面斥責的人,是我的老師;我做對的事,而選擇站在我方的人,是我的朋友;諂(廣東音讀僭,國語讀chǎn,獻媚)諛(廣東音讀魚,國語讀yú,奉承)我的人,是我的敵人(導致敗壞的人)。故君子重師親友,以致討厭其敵。行善不倦,接受諫議而能警醒改過,緃然不想進步,可以嘛!小人反是:引致混亂而不喜別人非議自己的人;極度不肖,但想別人稱讚他的賢能;心思有如虎狼般惡毒,行為有如禽獸般無恥,而又討厭別人與自己為敵。親近諂諛自己的人,疏遠跟自己爭議、勸諫的人,譏笑想要修正錯誤的人,忠誠的人被視為絆腳石,雖然想長生不滅,可以嘛!

我所得所感

這明確定義了小人與君子之間的分野。

【詩曰:「嗡嗡呰呰,亦孔之哀。謀之其臧,則具是違;謀之不臧,則具是依。」此之謂也。】

我譯本

討經有云︰「嗡嗡(廣東音讀翁,國語讀wēng,蜜蜂飛行的像聲詞,引申喋喋不休)呰呰(廣東音讀止,國語讀zǐ,誹謗、詆毀),小人當道,孔子也會感到悲哀。策劃(臧,廣東音讀莊,國語讀zāng,善,好的,贓物,這裏用哪一個解釋都很好,善,好的可引申為緊密,這裏即為『策劃好的計劃,沒利可圖,所以反對』,但是以『贓物』更為理想,可引申為自身利益)影響到他們自身利益的,一律反對;策劃(不臧,粗鄙的,前言以『贓物』更理想,但後句以粗鄙為好,即『策劃有漏洞,就可混水摸魚,所以支持』,這兩句以人性來分析,即『固有利益和有利可圖』,就不難理解為何我要這樣下定論,但是為了字面解釋前後一致,還是以『贓物』作解吧,其實權變一下,是更為理想的,但在這裏加入注釋,也足夠表明了)不影響到他們自身利益的,一律依循。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
我所得所感

小人多則世情亂,自身安則萬事順。

【扁善之度--以治氣養生,則後彭祖;以修身自名,則配堯禹。宜於時通,利以處窮,禮信是也。凡用血氣、志意、知慮,由禮則治通,不由禮則勃亂提僈;食飲,衣服、居處、動靜,由禮則和節,不由禮則觸陷生疾;容貌、態度、進退、趨行,由禮則雅,不由禮則夷固、僻違、庸眾而野。故人無禮則不生,事無禮則不成,國家無禮則不寧。詩曰:「禮儀卒度,笑語卒獲。」此之謂也。】

我譯本

世間好的方法--修治內氣以溫養生命,則(後,仿效)可像彭祖一樣長壽;以做好自己本份而得到名聲,則足以跟堯、禹並列。依時度世,在困境處能幫得上忙的,就是依據禮、信之儀。凡有意識之物,如禮而儀,則可以治理,不依照禮儀,則導致叛逆、動亂、鬆弛、緩慢;起居生活,依循禮節,則安居無誤,不依照禮儀,則處處踫壁、百病叢生;言行舉止,依循禮則優雅,不依照禮儀,則顯得沒文化、犯違、庸俗如野人。故人無禮則不能生存,事無禮則不能成功,國家無禮則不得安寧。詩經云:「禮儀做到家,才可獲得讚譽。」就是這樣。

我所得所感

修身以禮信為首,這也是一種咒綁,大家依法規而行,自然不會出現下克上一類的情形,但人皆自利,常情也,所以才提出仁義禮信等信條作指引,一般都是以道德綁架文人,以此等「信條」作工具以胡弄、規管世人,結果是弄得組黨結社,互相拉扯、吞併,一方獨大、黨羽把弄大權的實情。而黨中老的不退,新的不任,後浪不及,前浪已散,青黃不接,外敵又來般的內憂外患,最後只會做成團體或國家的切膚之痛。

【以善先人者謂之教,以善和人者謂之順;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,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。是是非非謂之知,非是是非謂之愚。傷良曰讒,害良曰賊。是謂是,非謂非曰直。竊貨曰盜,匿行曰詐,易言曰誕。趣舍無定謂之無常。保利棄義謂之至賊。多聞曰博,少聞曰淺。多見曰閒,少見曰陋。難進曰偍,易忘曰漏。少而理曰治,多而亂曰秏。】

我譯本

指導別人向善稱為「教」,以善行使人和睦稱為「順」;指導別人行惡稱為「諂」,對別人施行惡行稱為「諛」。是就說是、不是就說不是,稱為「知」,不是說成是、是卻說不是,稱為「愚」。中傷賢良稱為「讒」(廣東音讀蠶,國語讀chán,說別人的壞話),傷害賢良稱為「賊」。對的說對,不對就稱不對稱為「直」。竊貨稱為「盜」,祕密行動稱為「詐」,反口覆舌稱為「誕」。愛惡無定稱為「無常」。見利忘義稱為「至賊」。見識多稱為「博」,見識少稱為「淺」。多才多藝稱為「閒」,技藝少稱為「陋」。難以進步稱為「偍」,容易忘記稱為「漏」。做少而有條理稱為「治」,做多而混亂稱為「秏」。

我所得所感

名語解釋。

【治氣養心之術:血氣剛強,則柔之以調和;知慮漸深,則一之以易良;勇膽猛戾,則輔之以道順;齊給便利,則節之以動止;狹隘褊小,則廓之以廣大;卑濕重遲貪利,則抗之以高志;庸眾駑散,則劫之以師友;怠慢僄棄,則照之以禍災;愚款端愨,則合之以禮樂,通之以思索。凡治氣養心之術,莫徑由禮,莫要得師,莫神一好。夫是之謂治氣養心之術也。】

我譯本

治氣養心之術:血氣剛猛好勝,則以陰柔以調和;顧慮太多,則以專一來對應;勇武膽大,兇猛暴戾,則以道理輔助開導,使之順從;四肢發逹,則節制其衝動行事;氣量狹隘褊小,則開闢他的見聞;自卑、怠慢、貪利益,則以崇高志向對抗;庸碌、低劣、散慢,則以良師益友一同工作;怠慢、僄(廣東音讀飄,國語讀piào,輕狂)、自暴自棄,則以禍災來比照,說明道理;愚笨、忠實(愨,廣東音讀確,國語讀què,恭謹、敬謹、誠實、忠厚),則以禮樂來開道心靈,鼓勵多思索來開通智慧。凡治氣養心之術,從禮就是捷徑,有良師指引,專心志致。這就是治氣養心之術。

我所得所感

治氣用以養心,修心才能養性。

【志意修則驕富貴,道義重則輕王公;內省而外物輕矣。傳曰:「君子役物,小人役於物。」此之謂矣。身勞而心安,為之;利少而義多,為之;事亂君而通,不如事窮君而順焉。故良農不為水旱不耕,良賈不為折閱不市,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。】

我譯本

志氣高則會不被富貴束縛,重道義則會輕視權貴(王、公);內心滿足,外物就變得不重要了。《左傳》曰:「君子讓物事為他工作,小人為了(得到)物事而被勞役。」,就是這樣。身勞而心安,去做;利少而義多,去做;為政局混亂之君主效力而得到高位,不如侍奉窮困不出頭的君主而順意。故,好的農夫不會因為無水而不耕作,好的商人不會因為曾損手而不做生意,為君子工作不會因為貧窮而怠慢自己的志向。

我所得所感

清風高節,步步耕耘。

【體恭敬而心忠信,術禮義而情愛人;橫行天下,雖困四夷,人莫不貴。勞苦之事則爭先,饒樂之事則能讓,端愨誠信,拘守而詳;橫行天下,雖困四夷,人莫不任。體倨固而心埶詐,術順墨而精雜汙;橫行天下,雖達四方,人莫不賤。勞苦之事則偷儒轉脫,饒樂之事則佞兌而不曲,辟違而不愨,程役而不錄:橫行天下,雖達四方,人莫不棄。】

我譯本

態度恭敬而內心忠誠信實,行事依禮義而懷有愛護別人的心;行走於普天之下,雖身在四夷,這類人都會被重視。辛苦勞碌之事會爭先去做,饒樂(尋歡作樂)之事則能讓給別人,任何事都講誠信,信守而安詳;行走於普天之下,雖身在四夷,這類人都會被信任。

態度傲慢而內心狡猾奸詐,行事依書直說(不懂變通)而精於雜技(才藝眾多);行走於普天之下,能達四方,這類人都是下賤的。勞苦之事則諸多推搪,以求解脫,饒樂之事則佞(廣東音讀寧,國語讀nìng,沉迷於)兌(廣東音讀銳,國語讀yuè,喜悅),不避諱而欣然接受,作邪僻背理之事(壞事)又不夠謹慎,工程勞役的細節又不作詳細記錄(像是報大數而得到利益或是虛報進道來獲取上級認可、信任);行走於普天之下,儘管能達四方,這類人都是會被唾棄的。

我所得所感

這是期望之事,事實難成,明事理的人不多。

【行而供冀,非漬淖也;行而俯項,非擊戾也;偶視而先俯,非恐懼也。然夫士欲獨修其身,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。】

我譯本

小心翼翼地行走,不是怕地上的(淖,廣東音讀鬧,國語讀nào,爛泥)泥濘;低頭而行,不是因受到打擊而落戾;兩人相見而先俯身行禮,不是因為恐懼。是因為想要「獨(修)善其身」,不雖犯著去開罪這些凡夫俗子而已。

我所得所感

老師傅的話,不要跟傻子爭辯,只管做好自己。

【夫驥一日而千里,駑馬十駕,則亦及之矣。將以窮無窮,逐無極與?其折骨絕筋,終身不可以相及也。將有所止之,則千里雖遠,亦或遲、或速、或先、或後,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!不識步道者,將以窮無窮,逐無極與?意亦有所止之與?夫「堅白」、「同異」、「有厚無厚」之察,非不察也,然而君子不辯,止之也。倚魁之行,非不難也,然而君子不行,止之也。】

我譯本

駿馬日行千里,劣馬走十日,亦可以跟它相比。想要窮(了解透徹)「無窮」,追逐「無極」?就算追尋到骨折筋絕,終身都不可能到達。有所行止(目的地,中途站),就算有千里之遙,或遲、或速、或先、或後,總會有到達之時!不識途徑的人,就想窮無窮,逐「無極」?也能意識到「有所行止」?就像「堅白」(堅白石,戰國時公孫龍的學說,所有的事物都是獨立存在的)、「同異」(戰國時惠施的學說,雖然萬物好似擁有自己的獨立現像,但其實萬物間是有共通點的,而因這個共通點,所以才會存在)、「有厚無厚」(影子有沒有厚度的思考問題,找不到故事支持,反正是自學筆記,我說了算)之研究,不是不去研究,而是君子不作解釋、也不去爭辯,就這樣停止了(不了了之)而已。倚魁之行(倚魁,我有我自己的答案,但是少見的詞語,都應該看一下別人的看法,不能固步自封,找了一下資料解作「怪僻;獨特而不合于俗」,拜託,要成為聖人君子啊,給我來個甚麼「怪僻」啊、「獨特而不合于俗」的解釋啊?這樣的聖人君子如何教化萬民啊?跟我心目中的意義何只差了百里千里,我的是「倚」即停靠、「魁」即頂點,所以是獨佔鰲頭之意,做一哥,倚魁之行即是步上頂峰),不是難以做到,只是君子無意為之,因為知道進退。

我所得所感

做人要知進退,縱使不是天才,只要認清方向,也能一步一腳印地達致目標。

【故學曰遲。彼止而待我,我行而就之,則亦或遲、或速、或先、或後,胡為乎其不可以同 至也!故蹞步而不休,跛鱉千里;累土而不輟,丘山崇成。厭其源,開其瀆,江河可竭。一進一退,一左一右,六驥不致。彼人之才性之相縣也,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!然而跛鱉致之,六驥不致,是無它故焉,或為之,或不為爾!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為不成。其為人也多暇日者,其出入不遠矣。】

我譯本

因此,學習起步慢了,其他人停下等我,我追上了他們,雖然可能會或遲、或速、或先、或後,但是也可以同時到達!所以,持續地走,跛鱉都可以行到千里;不停的堆積泥土,也可以形成山丘。阻塞其源頭,開拓其支流,江河也可乾枯。一進一退,一左一右,即使有六匹駿馬(拉車),都去不到目的地。各人之才能、性情,相差甚遠,豈不跟跛鱉與六驥一樣!然而,跛鱉能到達,六驥不能到達,沒有其他理由,只是做與不做的分別!道途雖遠,不出發,不會到達;事雖小,沒有作為,不會成功。一個人浪費太多時間,其成就不會有多大。

我所得所感

千里之行始於足下,不要怕起步遲了,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另一人生。

【好法而行,士也;篤志而體,君子也;齊明而不竭,聖人也。人無法,則倀倀然;有法而無志其義,則渠渠然;依乎法,而又深其類,然後溫溫然。】

我譯本

遵行法度,是為士子;意志堅定,而又身體力行的,是為君子;智慧永不枯竭的,是為聖人。人沒有禮法,就會顯得惆悵;有禮法,卻不知如何運作,就會似是而非;遵循禮法,而又深得其精髓,然後才能不溫不火,隨心所欲。

我所得所感

說明能力跟身份的關係。

【禮者、所以正身也,師者、所以正禮也。無禮何以正身?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?禮然而然,則是情安禮也;師云而云,則是知若師也。情安禮,知若師,則是聖人也。故非禮,是無法也;非師,是無師也。不是師法,而好自用,譬之是猶以盲辨色,以聾辨聲也,舍亂妄無為也。故學也者,禮法也。夫師、以身為正儀,而貴自安者也。】

我譯本

禮法、是指正行為的標準,老師、是指導正確禮法之人員。沒有禮法作指標,又能以甚麼原則來作行為的根本呢?沒有老師,我又如何知道我所作的,是否合呼禮呢?禮法如何就如何做,則是性情跟從禮法了;老師說甚麼就跟著說甚麼,則知識便跟老師一樣了。性情跟從禮法,知識跟老師一般,則稱為聖人。所以,不是跟從禮法,稱為「無法」;沒有老師,稱為「無師」。不是依著「師」、「法」,而愛好自學,就好像以盲眼去分辨色彩,以聾耳去分辨聲音一樣,除了得到混亂、妄想、無可作為外,別無所得。所以,能讓你好好學習,就是禮法。老師、以自身作為正確儀學的範例,而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好好跟著照辦。

我所得所感

這一段是說明得到「學問」的方法,就是要拜師學藝,也是為「老師」這個職業掛上金漆招牌,畢竟旬子也是個老師,也要混口飯吃,不是說老師的角色不重要,更重要的是如何學好基礎,為自學留下生機,所以要找老師學好基礎!

【詩云:「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」此之謂也。】

我譯本

《詩經》說:「不知不覺,便可跟從上帝的法則(這裏的上帝不是耶教的那個,是自家中國的那個上帝,即天,意指自然。帝之則,即是自然法則,跟老子所說道法自然,是一樣的意思)”。」就是這樣。

我所得所感

誰家能順應天運,不作可成?要多大福氣啊?

【端愨順弟,則可謂善少者矣;加好學遜敏焉,則有鈞無上,可以為君子者矣。偷儒憚事,無廉恥而嗜乎飲食,則可謂惡少者矣;加愓悍而不順,險賊而不弟焉,則可謂不詳少者矣,雖陷刑戮可也。老老而壯者歸焉,不窮窮而通者積焉,行乎冥冥而施乎無報,而賢不肖一焉。人有此三行,雖有大過,天其不遂乎!】

我譯本

端正、謹慎、敬愛兄長,就可稱為好少年;加上好學、謙遜、聰敏,再也沒有比這個質素更好的原石,這樣的人可以成就「君子」。偷安、怕事,沒有廉恥而又貪圖吃喝,就可稱為不良少年;加上放蕩、凶悍,不順從長輩,陰險又不顧兄弟之情,就可稱為惡(霸)少,這樣的人即使遭受刑責、戮殺,也都應該。

(老,侍奉)尊敬(老,《禮記•曲禮》:七十以上曰老。)長輩便會使壯士(《禮記•曲禮》:三十曰壯。)歸附,不侮辱落難的人便會使有識之士積聚於身邊,默默行善而不望回報,對賢人或不肖的人都一視同仁。人有這三種德行,即使有大錯,上天也不會讓他大禍臨頭!

我所得所感

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此導人向善也。

【君子之求利也略,其遠害也早,其避辱也懼,其行道理也勇。君子貧窮而志廣,富貴而體恭,安燕而血氣不惰,勞倦而容貌不枯,怒不過奪,喜不過予。君子貧窮而志廣,隆仁也;富貴而體恭,殺埶也;安燕而血氣不衰,柬理也;勞倦而容貌不枯,好交也;怒不過奪,喜不過予,是法勝私也。書曰:「無有作好,遵王之道。無有作惡,遵王之路。」此言君子之能以公義勝私慾也。】

我譯本

君子追求利益很隨便(簡略),也能預早發現禍害,小心翼翼地避免恥辱,積極奉行道義的傳播。

君子身處貧困志氣也是遠大,身處富貴態度仍恭敬,安逸也不會鬆散懶惰,疲累困乏時也能不露疲態,喜怒不會潛越(奪,處罰;予,獎賞)。君子身處貧困志氣也是遠大,因為重仁義。

富貴但恭敬,因為他不仗勢凌人(埶,廣東音讀藝,國語讀shì,通“勢”);安逸但身強力壯,因為他懂得用『理』(挑選對的原則來用);疲累困乏時也能不露疲態,因為他工作(生活)時注重禮節,少勞多得;喜怒不會潛越,因為跟規則而作而非徇私也。

《尚書》說:「不要有所偏愛,要遵循古代聖賢的正道;不要有所偏惡,遵循古代聖賢的正路。」這說明君子為何可以以公理正義戰勝個人欲望。

我所得所感

蕭規曹隨,說明跟從禮的好處。

我的本篇總結

做人必先身體壯,積善去惡好孩兒,若要盡博天下事,求得名師助前程。

筍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